《三国猛将关羽》TXT全集
三国猛将关羽
书籍作者:天行健
书籍类别:军事小说
书籍格式:TXT
授权方式:免费下载
书籍大小:解压后(3.84 MB)
书籍字数:138070 字
更新时间:2017-01-09 14:31:42
上传用户:叔思雨
书籍来源:未知
已被围观:689
快捷下载:不看简介直接下载

内容简介

    三国猛将关羽 这是一部历史小说。请读者注意这严肃凝重的“历史”二字,就是说:它不是“戏说”,不是“演义”,而是“历史的”小说。作者写作此书的目的,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,一洗“演义”、戏曲、民间传说和神活涂在关羽脸上的铅华,清除加在关羽头上的光环,而恢复那个时代的真实的历史背景和关羽其人本来的历史面目。但它毕竟是一部文艺作品,一部小说,与历史学著作毕竟有所不同。就是在不违背史实,不脱离历史背景的情况下,有一些艺术加工,有一些渲染与再创作。当然,这只能在一定范围、一定程度上来做,不能游离“历史”这个座标太远。因此,从本质上来说:这部小说还算是比较严谨的“历史”小说。
    书后的《读史札记》,对于有关的重要史实作了考证与说明,主要是奉献给爱好历史的读者的,包括那些有强烈的求知欲,诸事都要问个水落石出的读者。它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:一是纠正演义、戏曲、民间传说和神话中有悖于史实之处;二是对小说写作所根据的史实有个交待;三是使读者把小说中艺术加工之处与有明文记载的史实区别开来。现在世界上通行的修缮古代建筑的方法是:修补之处与原物有明显的区别,既支撑了整个框架,又不至于混淆真伪。这也是我写读史札记的苦心之所在,我想读者是会理解的。
    序篇
    关帝庙。金碧辉煌的正殿上,塑有巨大的关羽坐像。金身,帝王装束,头戴十二冕旒平顶冠,身著锦绣龙袍;丹凤眼、卧蚕眉、面色赤红、五绺长髯飘洒在胸前;上端有两块匾,分别为“忠义千秋”、“万世人极”的字样;坐像前是供桌,摆放着供品,燃着香烛,殿中香烟缭绕;两侧为关平、周仓的立像,关平牵赤兔马,周仓扛青龙偃月刀;两边墙壁上绘有关羽的故事:桃园三结义、斩颜良、诛文丑、挑袍辞曹、过五关、斩六将、水淹七军、麦城升天等等。
    不断地有游人进来游览观赏,其中有一位年逾花甲的老教授带着十几名男女大学生夹在人群当中。一名男生问教授说:“教授,关羽是三国时期的大将,为人刚愎自用,有勇无谋,本来不算是怎么完美的人物,怎么会成为神仙?”
    教授说:“这个问题很复杂,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。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神仙,神仙都是由人创造出来的。大体说来,在宋代以前,人们不过把关羽看成是一名勇猛的武将,一个悲剧式的英雄。而到了宋代以后,在程朱理学盛行的氛围中,封建统治者和理学家们从关羽对刘备的忠义出发,出于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目的,把他逐渐偶像化和神圣化了。关羽的身价日益提高,不仅成为与文圣人孔夫子并肩齐论的圣人,而且由人鬼升为人神,成为关圣大帝了。历代帝王不断地对他加封,封号加在一起,数量相当可观。远的不用说,就说清朝吧,光绪5年的封号长达26个字,我都记不下来……。”
    说着,他从衣袋里拿出一个小本翻着:“噢,在这里!你们听着:这26个字是‘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。’其名号之显赫,已经到了惊人的程度。在民间,‘关公显圣’、‘关公附体’、‘关公托梦’的传说也很多,以至扶乩、抽签、算卦等迷信活动,也往往借‘关公’、‘关老爷’的名义进行。解放前,各地的关帝庙很多,有人认为,那时候,关帝庙的数目要占庙宇的首位。”
    在教授讲话时,有一些游人也围过来听。有一个戴鸭舌帽的游人插嘴说:“关老爷本来就是很了不起嘛!”
    教授笑了笑,反问道:“怎么了不起?”
    那游人指着壁画说:“那上边不是画着吗?斩颜良、诛文丑、保护二位皇嫂千里走单骑、过五关斩六将、古城相会斩蔡阳、水淹七军……”
    另一游客指着戴鸭舌帽的游客说:“他是京剧演员,关老爷的戏他都演过。”
    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    《三国志·鲁肃传》还记载说:当鲁肃在会上责备蜀汉方面不归还荆州时,坐上有人大声地插话辩解,被关羽叱退。这个插话的人,在史书上没有留下名子,《三国演义》上说是周仓。这当然是没有根据的,因为上面说过:周仓是一个虚拟的人物,根本就不见史书的记载。小说把这个插话的人写成赵累,尽管也不是实录,但历史上确有此人。他是关羽手下的将军,关羽败走麦城时,他也被吴人俘获了,后来下落不明。
    □ 吕蒙之死
    据《三国演义》所写,关羽死后,孙权因为在荆州的胜利,设宴大会诸侯庆功,置吕蒙于上位。忽然关羽附体于吕蒙,大骂孙权和吕蒙,吕蒙当即七窍流血而暴亡。这不符合史实,实际上吕蒙之死与关羽的追魂夺命毫无关系。
    根据《三国志·吕蒙传》记载;吕蒙在白衣渡江以前向孙权上书,自称常常有病,要求“以治疾为名”,把自己调回建业,可见他是一个老病号了。关羽败死不久,吕蒙也因为旧病发作医治无效而死亡。这在时间上只是一个偶合,如果说其中有什么因果关系的话,那是因为吕蒙在讨伐关羽的过程中过于劳累了,心力交瘁引起旧病复发和转剧而导致死亡。
    吕蒙死时42岁,如果关羽活了60岁,他小于关羽18岁。
    □ 水淹七军
    关羽进攻襄樊不久,就发生了“水淹七军”的事件。《三国演义》描述此事说:时值八月秋天,连日大雨不止。关羽把军队移于高阜处,差人堰住各处水口。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,命人放水淹了魏将于禁的七军,于禁投降,庞德奋战被擒,誓不投降,引颈受刑,壮烈而死。
    总的看来,《三国演义》所述,大的轮廓尚符合史实,而情节间有出入。最大的出入是,综合《三国志》各传的记载,水淹七军是由于汉水突然上涨所致,魏军是遭受了自然灾害,并不是关羽有预谋的决堰所致。当然,关羽多年镇守荆州,熟悉江汉一带的地理、气候、水文等情况,在高处扎营,避免了水患,又利用汉水暴涨的时机消灭了敌人;而于禁等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与经验,扎营于低处,又缺乏警惕性,没有防御天灾,导致了战争的失败。
    从这个角度看,双方的胜负也并非完全取决于天灾,也包含着人谋的作用,也有一个军事指挥者的主观能动性问题。但因为天灾而水淹七军和因为关羽的事先谋划而水淹七军,从性质上说毕竟是两回事。对于关羽来说,在一定程度上是侥幸成功;而对于于禁来说,则具有一定的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。
    □ 进攻襄樊
    关羽进攻襄樊,是他失败的一个起点。但此事的真实背景,我们至今仍不清楚。主要的问题是:关羽发动这场战争,是他个人因头脑发热而冒进,还是有刘备的命令?我们遍查史书,找不到刘备发号施令的记载,也没有诸葛亮等权威人士的表态,连一丝一毫的蛛丝马迹也没有。
    如果说,这是关羽的个人行动吧?这么重大的事,他怎能一个人就作了主?而我们翻阅史书,自从关羽发动了荆州战争,始终没见西川方面派来一兵一卒支援,也没有任何动静,只是任其自生自灭,最后使关羽落得个失地授首,含恨而终。而在荆州失守,关羽败亡之后,刘备才积极动作起来,带着满腔悲愤,亲率大军东进伐吴,首尾连营七百里,场面堪称壮观。但令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,你刘备和诸葛亮早干什么了?
    从当时的形势看,关羽出兵襄樊是不合时宜的。第一,从蜀汉整体的情况看,刘备刚刚从曹操手中取得汉中、上庸等地区,军队需要休整,后方和新占领区需要巩固,不宜马上再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了。第二,从荆州的形势看,当时东吴全吞荆州之心未死,随时都有前来夺取荆州的危险,蜀汉方面应该以主要的精力来巩固荆州的防务,防备吴人的进攻,而不应该贸然北进,另辟战场。第三,从曹魏的情况看,当时虽然遇到了一定的麻烦,如在朝廷上东汉老臣中仍有一些反曹势力在窥测时机,地方上发生了以侯音、孙狼等人为代表的叛乱等等,但其实力仍很强大,并没有出现土崩瓦解之势。
    我们实在不明白,这么明显的问题,蜀汉方面的当权人物和有识之士(包括刘备、诸葛亮)为什么没有估计到而阻止这场战争的发动呢?
    刘备死后,后主袭位,诸葛亮辅政。当时有一个名叫廖立的人,出任长水校尉。他觉得自己是大材小用了,心中很不满意,便在丞相掾李邵、蒋琬面前发了一顿牢骚,批评了蜀汉方面的一些人和事,态度虽然过激,却不乏真知灼见。
    关于关羽失荆州问题,他说:“后(先帝)至汉中,使关侯身死无孓遗……是羽怙恃勇名,作军无法,直以意突(主观蛮干)耳,故前后数丧师众也。”这条资料很珍贵,我们今天来研究当年关羽进攻襄樊和失荆州的责任问题,这几乎是仅存的原始资料了,但可惜它也具有模糊性。从“后(先帝)至汉中,使关侯身死无孓遗”一句来看,似乎关羽进攻襄樊为刘备所“使”,荆州之失与关羽之死,刘备应该负责任;而从后面的话来看,又似乎是关羽一意孤行的结果。当然,再结合前面的一句话来看,刘备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
    总之,关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实背景,至今仍是一个历史之谜。小说把它写成是关羽的一意孤行,但又向刘备作了报告,而刘备却没有重视起来,既没有遥控指挥,又没有给予多少支援,这也只是根据传世史料的一种推测而已,也许是“虽不中,亦不远”吧?

24
0
+++本文作者天行健的其它电子书下载+++

下载地址


扫描二维码下载本书

用户评论

自古评论出人才,欢迎您发表您的精彩评论!
《三国猛将关羽》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