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龙腾虎跃凤飞舞》TXT全集
龙腾虎跃凤飞舞
书籍作者:醉死梦生
书籍类别:军事小说
书籍格式:TXT
授权方式:免费下载
书籍大小:解压后(3.84 MB)
书籍字数:131148 字
更新时间:2017-02-11 17:18:11
上传用户:奚梅红
书籍来源:未知
已被围观:291
快捷下载:不看简介直接下载

内容简介

    在渤海之滨,河北与辽宁两省临近交界处,矗立着一座雄关,她就是名闻遐迩的“天下第一关”——山海关。
    山海关北枕叠嶂,南襟大海。峥嵘险峻的燕山,峰峦林立,高插长空。万里长城沿着峰峦极顶,飞腾直上,似蛟龙起舞,消失在云霭缥缈的苍穹深处。它向南延伸八里,即是长城的起点,俗称老龙头,伸向大海,畅饮着万顷巨浪。山海关整个城垣与万里长城连接,背山临海,虎踞龙盘,所谓“襟连沧海枕青山”,山海关之名,即源出此意。
    山海关的位置,恰好处于辽西走廊西端的咽喉之地。从辽宁锦州直至山海关下,共长四百里,于山海之间有一线之通。这一狭长地带,位辽河以西,故称为辽西走廊。山海关像一把大锁,牢牢地锁住了从东北进入华北的陆上通道。在军事技术不发达的古代,正如俗话说: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。以山海关之险,当之无愧。难怪古人称颂她:“两京锁钥无双地,万里长城第一关。”
    自从明洪武十四年(1381年),魏国公徐达创建关城,设山海卫,始名山海关,她就成了“关里”与“关外”的分界线。按方位,“关外”也就是山海关以东的地方,所以人们习惯地叫做“关东”。
    在明代,山海关以东,包括现今辽宁省大部,称为辽东。山海关设有东、西、南、北四个关门:东门叫“镇东”,即“天下第一关”门,西门叫“迎恩”,南门叫“望洋”,北门叫“威远”。东门外即属辽东地方,是关城的重点防区,像威远城、八里堡等城堡,墩台罗列,紧紧护卫着东门,像哨兵一样,警惕地注视着东方。
    出东门30余里,为山海关第一个前哨军事据点“中前所城”(辽宁省绥中前所),由此继续东行30多里,又有一城,叫“前屯卫”(辽宁绥中前卫),再前行数十里,就到了“中后所城”(辽宁绥中县城),距山海关约120里,与中前所城均属广宁前屯卫管辖。
    中后所,全称叫辽西中后千户所。明在辽东、辽西实行卫所区划,大者称卫,小者称所。中后所是一座“斗大”小城,但所处位置却很重要。它地处辽西西端,西距山海关不甚远,东距辽西重镇宁远(辽宁兴城)不到百里,恰好居于两城的适中之地,交通便利,商贾往来,不绝于道。周围“田地饶腴”,濒辽东湾,又有海产之利,城内“积蓄颇殷”。
    明万历四十年(1612年)深秋。
    在辽西中后卫所驻地,靠近驻地后部,有一座占地一亩有余的宽大住宅。灰黑色的院墙有近丈高,院子南墙正中央的位置两扇紧闭的大门让胆小的人不敢上前。门斗上挂着两盏灯笼,上面斗大的“吴”字在烛光的映衬下,就算是百丈外也可以看得一清二楚。
    此时已是寅时三刻(4点多钟),虽是深秋天已渐短,可天边已隐隐发亮。整个卫所正如同一只酣睡的猛兽,享受着这黎明前的寂静。
    随着一阵“咯吱—吱”的响动,打破了这种寂静。只见吴宅的两扇大门缓慢的向两侧开去。从大门中走出一名身着灰色下人服饰的家奴,站在门前的台阶上向左右张望了两眼,见没什么动静才又退回了宅子。
    院内距院门十丈左右是一排老宅,老宅左右各是一道院墙,将整个宅子隔成内院、外院两处。墙各有一道月亮小门,直通内院。
    老宅左右各有一排厢房。房子都是青砖瓦房,门窗也很明净。院门至老宅中间是青石铺成的甬道,两侧各种植着一行柳树,只是因天气已经转凉,柳树的叶子大都已经变黄,一阵轻风吹过,如同只只黄色的蝴蝶,随风飘舞,最后翻滚着落到地上。
    在左侧厢房门前还有棵高大的桂树。说起这桂树还是吴家老爷子自家乡迁移至此。没想到这喜温的桂树竟在这寒冷的辽西扎下了根,并且开枝散叶。
    本应沉静的内宅中,此时却是人声喧闹。通过左侧的月亮小门,来到内宅。内宅中央是一处假山风景,假山下是一片小池塘。在四周却是一排排宅落。在左侧的厢房虽是房门紧闭,可门前几个丫环却是面容焦急而且紧张,侍候在门外,几双眼睛,直直地盯着房门。
    正中的老宅内也并不平静。老宅此时正房门大开,正对房门的墙上挂着一张福禄图。图前摆着张上好的红木方案。方案左侧一位年有五旬的老者正低头饮茶。
    右侧一名二十多岁的年青人却是面色紧张,坐在那里左右摇摆,并不时的向外张望,直到被老者瞪了一眼才安份下来。可不到一刻钟的功夫,却又是左顾右盼,明显是心中有事,惦念不已。
    老者终于看不下去了,对青年斥道:“义武,安份一些,你此时的模样成何体统?”
    ==============
    三桂见父亲面色不善,也不敢再多说下去,只好任由祖纤将他拉到了屋里。
    进了屋祖纤便对三桂道:“桂儿,不要怪你父亲,我知道你想为小姨报仇,可你要知道卢凌是死在宫中,那害你小姨的人恐怕也不是简单人物,可能人家一句话就会让我们家破人亡,我们和卢家的关系千万不能让别人知道,你明白吗?”
    三桂当然知道轻重,刚才厅里根本没有外人,他才会说的,可事到如今他却不敢再提这件事,只好委屈的点点头。嘴上虽然不能说,可这个仇却深深的藏在了三桂心中,他此时再也没有了那种帮助大明抵抗后金,过几天太平日子的想法。
    后金不是好东西,按照后世对社会进程的分法,他们现在连封建社会都还没有达到,在他们的地境里还可以见到太多奴隶社会的影子,这也就难怪他们在坐稳江山后即忙着闭关锁国,他们是怕外来的信息使他们坐不稳这大好河山。就因为他们的一己私之念,竟害得中华堂堂大国不久即遭受了近百年的屈辱,这种人决不能让他成为这中华大地的霸主。
    而大明却也不值得自己为他买命,只看如今大明皇宫中的那些以皇帝为首的无能之辈,再加上自己小姨在宫中死得不明不白,这大好江山交到他们手中恐怕也不会比后金好到那去。至于那些所谓的义军更不是什么好鸟,他们虽是迫于无奈才高举义旗造反,可他们本是一无钱财,二无根本,所需所用全凭抢夺而来,所过之处如蝗虫过境,所有不从者具遭杀害,要是真让这些人坐了江山,那老天才是真的没眼了。
    想通了这些,三桂知道自己只剩下一条路好走,就是运用自己脑中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参与到这场争霸之中,不论结果如何,自己总算努力过,也不妄自己重生一次,决不能给自己留下遗憾。
    一月后,卢家一家人被押送到了关外,吴家暗中使了大量金钱,总算将卢家老小安置在了祖大寿所在的广宁卫,并托祖家帮忙照顾。对吴家的托付祖大寿当然是义不容辞,这也总算是不幸中的大幸。
    一切安置妥当后,这日三桂找到吴襄,提出要找些人陪自己习文练武。
    对此吴襄却没有什么其他想法,反而极力支持。在吴襄看来,既然自己已经将两仪真气教给了三桂,而且看三桂每日勤练武艺,想来自己是后继有人了,三桂长大后也必将走上从军的道路。既然如此,就有必要让三桂有些亲随,如果真有忠心耿耿、武艺出众的随从,将来对三桂也是一大助力,毕竟还是这些从小就跟在身边的随从才更加贴心。
    三桂本来只是想找几个人从小教育,让他们将来成为将才,也好在战场上助自己一臂之力,可没想到吴襄竟将此事搞大,为了给儿子找到真正的人才,也为了从小培养三桂的统驭能力,吴襄竟请了祖大寿帮忙,合两家之力为三桂选人。
    经过这几年的经营,吴家仅家奴就有千人之多,再加上接收了卢家的部分家奴,共有近两千人,这还不算各商号雇的下人、伙计,要是全算上怕是要近五千人。祖家在广宁这么多年,也早已成为广宁数得上的大户人家,家中下人、家奴也有近千人,而且祖家在军的影响更不容小视。
    当这些人听说要为三桂选随从时,都知道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。三桂是吴家长孙,日后吴家就算是有万贯家财也都要交给三桂,只要人家从手指逢里漏下一点,怕是就够自己全家吃上一辈子的了。再看吴襄帐下的吴人、吴之等人,原本也不过是吴家家奴,可如今却是水涨船高,都已是百户,最差的也是总旗之类,这可是真正的朝庭命官啊,如果自己的孩子有一天也能像这些人一样,那可是光宗耀祖的好事。这也就难怪这些人就算打破头也要争上一争。
    经过近一月的挑选,最后终于为三桂选了五十名身强力壮、聪明伶俐的随从。这些随从最大的不过十四,最小的竟比三桂还要小上一两岁,好在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,虽然只有6、7岁,可以已经比较懂事,再有父母的千般叮咛,这些孩子对能到吴家当三桂的随从也是高兴不已。
    当吴襄将这些人领到三桂面前,听到这些人恭恭敬敬的叫自己少爷时,三桂真的傻掉了。
    此时的三桂不过是个8岁孩童,虽然脑中有前世二十余年的记忆,可上一世三桂从小困苦,从上学到参加工作,再到被一个霹雳打到现在,他扮演的都是些小角色,也就是听人家招唤的主,甚至在学校连个小组长都没有当过,就算与女朋友在一起也一直是人家随叫随到,连个屁都不敢放一个,什么时侯管过人了。此时这五十余人黑鸦鸦的站在院子里看着自己,也难怪三桂发呆。
    吴襄在一边看到三桂的表情,就知道自己这次是对了。平时看三桂虽然聪明,可有些内向,总是心思重重的样子,就样下去长大后如何能成为统领一方的将军?就算是他真的有材,顶多就是个好的军师而已,如何能指挥千军万马战场杀敌。如今为他选了这五十个随从,以后这些人就要交给三桂来管,还怕三桂练不出胆量、气势来吗?如果真的不行,恐怕三桂就不是这块料,趁早让他跟着叔叔去从商好了。
    可眼下却不能冷场,吴襄一拍三桂道:“桂儿,以后这些人就交给你了,我们其他人只能从旁协助,这些人将来如何就看你的本事了。”
    三桂被吴襄一拍才猛然惊醒,看了看父亲及一边的吴老爷子、祖大寿、祖纤等人,发现这些人眼中满是企盼的望着自己,再看看身前这五十名孩童火热的眼神,三桂知道以后就全看自己的了。

10
0
+++本文作者醉死梦生的其它电子书下载+++

下载地址


扫描二维码下载本书

用户评论

自古评论出人才,欢迎您发表您的精彩评论!
《龙腾虎跃凤飞舞》最新评论